正气歌声 2022-11-20 2048 0 0 0 0
清朝,历史真相,满遗,明朝,明史,可以这么说,如今我国所看到的历史尤其是关于明朝的历史,都是被清廷阉割过的,根本不能算是信史。清廷入关之后,对于意识形态的控制,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对于历史的篡改也可以说是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可以这么说,如今我国所看到的历史尤其是关于明朝的历史,都是被清廷阉割过的,根本不能算是信史。
清廷入关之后,对于意识形态的控制,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而对于历史的篡改也可以说是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能够看得出来:
一是对民间修史的几乎完全禁止——其实现方式为毫不隐晦的杀戮。
纵观中国史载,有清以前,很少有对民间修史的限制——除秦的焚书外,但焚书没有专门的针对历史——而二十五史,有许多便是由民间编成(如三国至隋的陈寿诸位),这是中国记史的一种宝贵来源。
但在清朝,却几乎完全关闭了这扇大门。
有清一代,文字狱远超以前诸朝,这可以算大清的“文字武功”的辉煌顶点!
号称“圣君盛世”的顺康雍乾四朝而言——顺治康熙间,即有戴名世《南山集》案、庄廷栋《明史》案、释函可案、黄毓祺案、毛重倬案、张缙彦案、孙奇逢案、沈天甫案、朱方旦案等;
雍正间有汪景祺案、钱名世案、查嗣庭案、邹汝鲁案、吕留良案、谢济世案、陆生楠案、屈大钧案、徐骏案等;
到了“圣主”、“十全老人”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一百三十余案。其中四十七案的案犯被处以死刑,这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
(乾隆帝像,在乾隆时期,文字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在这其中我们必须注意到一点,即清文字狱中大量的历史案,甚至可以说,清的文字狱主要是历史案(当然这其中不可避免的涉及思想案)——庄案极为凶残,庄氏因编《明史辑略》而发案,家族七十余人被杀,其中戮尸二人,凌迟十八人。戴氏《南山集》案也因叙述抗清事实而被杀数十人,并牵扯诸多名士。
雍正时徐骏是因将陛下误写为“狴下”,诗文中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遭此厄运的。(神经质已达如此地步!)
在此情况之下,民间修史意味着不是对历史的兴趣或留名简直就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
通过对天下士人的杀戮,清廷成功地达到了控制思想的目的。
二是有意识的编撰历史(如果换成编造或篡改也无不可)——官方修史
为了美化自身的目的而对历史做修改,不可否认历史的当权者都有这种现象,但是清的规模及涉及面可称史无前例。
除了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大义觉迷录》外,清廷还有大代表作——官修《明史》与编撰《四库全书》。
在对民间的不合口味编史者大加屠杀,毁灭书籍的基础上,诞生了官修《明史》。
许多人在读了《明史》之后,得出了“明朝是华夏数千年历史进程中最黑暗的时代的”观点。
然而,这个“最黑暗的时代”,却出现了无数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科学家,我们所耳熟能详的就有思想家王阳明、李贽、唐甄、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吕留良;艺术家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祝允明;科学家李时珍、宋应星、方以智、徐霞客;文学家冯梦龙、凌蒙初、兰陵笑笑生、徐渭、汤显祖;出现了“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
这分明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哪里“黑暗无比”了,某些人带着偏见看问题,故意装瞎,当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至于清廷另一部洋洋大观的《四库全书》,它编撰的目的就是为了灭绝华夏文明,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说,“清人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清人修《四库全书》而古书亡矣)  
其三就是对同一段历史的不同表述。
这里,又不可避免的谈到另一个问题——对清朝所谓圣君的评价问题。
如今的历史界有这样一种观点,那就是清朝12位皇帝中,全是圣君、仁君,没有一个昏君和暴君。
顺康雍乾嘉,不是圣祖就是名君,即使嘉庆没什么作为,也给大家一种“励精图治”的印象,捞了一个“仁宗”的庙号。
而后面的道咸同光宣,则不是软弱可欺,平庸无能,但也都是值得可怜和同情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印象——这不是大家因为国衰就委过一句能解释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对舆论的控制和对人民的洗脑。
纵观1840年前的清朝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其未坐稳江山的时候,大搞屠城、剃发易服、圈地逃人和拘役法,杀害了无数华夏子民,其统治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暴君,哪里“圣”和“仁”了?
到了后期,洋人都打进来了,清廷对于国人的思想控制也做不到那么严密了,所以只好说时运不济,博取大家的同情。
(沈阳某公园的清十二帝的铜像)
我们再换个角度来看,明的皇帝真的是那么不堪吗?
如果真如清廷所说的一无是处,为什么死后还有那么多人怀恋,“反清复明”的口号喊了两百多年,一直喊打清廷覆灭。
清廷对明朝皇帝的抹黑也是不遗余力的,尽一切可能将脏水往他们身上泼。
就拿明武宗来说,简直就是华夏数千年以来的一个最大的昏君和暴君。
但细究起来,他的昏君和残暴,和乾隆比起来,简直不是一个层次的。
他下江南有大批臣子以浪费谏阻,据说有十二臣因此死,于是他也就被扣上了一个昏君的帽子。
但乾隆六下江南,消耗了无数的民脂民膏,却被人称为“繁华盛世”,真是双标得可以。
正所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理”,清朝尽是明君圣君的“神话”被说了几百年,如今依然还是阴魂不散,最近某些人不是又拍了部《天下长河》来给清廷和“圣祖”康熙歌功颂德吗?
这样的电视剧也就忽悠那些平时不怎么读书的人,对于稍稍懂点历史和文化的人,根本就糊弄不过去。
在河南、山东一带,曾长期活跃抵抗满清剃发易服的榆园军势力,满清在面对当时华北“处处皆是反贼”的局面,加上八旗面对榆园军多次吃瘪,于是满清气急败坏,挖开黄河导致黄河大量泛滥,一举摧毁了榆园军的根据地,至少淹死了上百万人。
清顺治五年(1648 年)后,榆园军在张七、范次吾、梁敏、黄镇山、任七(任复性)等领导下,联结豫东、鲁南农民军,连破南乐、长垣、峄、赣榆、沭阳等县,进逼开封、徐州和海州。起义军在榆园掘有地道,与敌人决斗。
顺治八年起,清军多次放火烧榆林。清军决黄河堤灌榆园地道,至直隶、山东、河南多地化为无人区,杀人以百万计,榆园军军自此无力再与清军抗衡。剩余部分起义军奋力抵抗,直至顺治十二年彻底失败。
真不知道那些吹捧清廷的“圣君”的人怎么就好意思的?


Tag: 清朝 历史真相 满遗 明朝 明史
相關內容

满清真相简述 2016-09-08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清朝历史]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