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ually 2020-12-17 1209 0 0 0 0
近代历史,保路运动,辛亥革命,911年8月5日,川汉铁路公司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一场股东大会。此前,清政府宣布回收全国路权,同时保留没用完的路款。收路又收钱的政策,让被强制集资修路的四川人民愤怒了,保路运动爆发。这场大会,让本就轰动一时的保路运动愈演愈烈。

  

  1911年8月5日,川汉铁路公司在四川成都召开了一场股东大会。

  此前,清政府宣布回收全国路权,同时保留没用完的路款。收路又收钱的政策,让被强制集资修路的四川人民愤怒了,保路运动爆发。

  这场大会,让本就轰动一时的保路运动愈演愈烈。

  清廷决定双管齐下解决这场危机。中央方面,派交通部长盛宣怀坐镇,主导铁路国有化进程;地方上,则任命赵尔丰为四川总督,压制反抗势力。

  没想到,在这场股东大会中,一个宜昌分公司的人事任免却引起了盛宣怀和赵尔丰的巨大分歧。

  盛宣怀,邮传部大臣,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第一家银行、第一所近代大学和第一条铁路干线等11个中国第一。

  二人走向对立,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变得针锋相对。

  最后,这场大会不仅促使保路运动进入高潮,也为清王朝敲响了丧钟。

  历史上,一件小事引起一个王朝覆灭的例子不在少数。比如路易十六(此处可a至1791年6月25日的巴黎)携全家出逃的闹剧,让法国的波旁王朝走向灭亡;崇祯帝(此处可a至1611年2月6日的北京)裁撤陕西驿站,使李自成做了农民军领袖,最后一举击垮明朝统治。

  为什么盛宣怀与赵尔丰都是镇压保路运动的官员,却意见相左?

  首先,他们争执的焦点是关于川汉铁路公司对宜昌分公司总经理的任命。而盛宣怀的意见是让原总经理留任,他这么做主要有两点原因。

  第一,宜昌分公司总经理的人选,关系到整个四川路权的归属。

  当时宜昌分公司主管着“川汉铁路”中唯一开工的铁路,所谓“保路”保的就是这段路,还有700多万路款也都在这个分公司名下。

  总工程师詹天佑手绘的川汉铁路勘测图

  因此总经理的任免,实际上关系到川汉铁路的归属。

  由于盛宣怀曾代表清政府以川汉铁路为抵押,向英、法、德、美借款修路。这激起了川人的民族情绪,国有化难以推进。

  于是,盛宣怀决定低调突破。他绕过总公司,从宜昌分公司原总经理入手,私下向这位经理承诺,之后的铁路工程都交给他。

  这个时候更换宜昌分公司总经理,会大大影响清廷收路的计划。

  第二,盛认为仅靠四川地方修建铁路无望,“铁路国有”势在必行。

  晚清实行新政后,计划在全国修建多条铁路干线。然而清政府对外赔款颇多囊中羞涩,下令各地自行筹款商办。

  川汉铁路公司的股东主要是当地有权有势的士绅,他们与官府沆瀣一气,向四川民众强制征收了巨额的修路税。

  但是四川地形复杂,铁路修建难度极高。公司建成7年来,只有宜昌分公司负责的这段宜万铁路进行了初步建设。

  因缺乏监管,铁路公司高层出现了贪污行为。当时总共征收1000万的铁路款经过盘剥,最后只剩700多万。

  修建进度缓慢,而当地政府又一味征税,盛宣怀认为工程已陷入绝境。事实上,宜万铁路从修建到通行,花费了100多年,这也证明盛的担忧不无道理。

  而且盛宣怀有着与外国合作修成京汉铁路的经验,因此,他认为将铁路收归国有是大势所趋。

  相反,川汉铁路公司的股东们却急于将总经理换成自己人,以保证路款为自己所控。

  同时,这个决定也得到了四川总督赵尔丰的同意,他作为盛宣怀的下级,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一,赵尔丰作为空降官员,既不能改变上层的意志,也不能号令川人,只能从中协调。

  赵尔丰,制造成都血案引发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因军队哗变被杀。

  在赵之前的四川总督王人文,为了缓解川民日益高涨的不满,就曾委婉拒绝过盛宣怀的霹雳手段,向朝廷谏言暂停收款计划。

  赵尔丰目睹了前辈被革职的下场,临危受命,深知虽然有义务执行上级命令,但若是激起民变则更加难以收场。

  他上任前与王人文达成共识,一切须以维持秩序为原则,力图在清廷和川民之间寻求折中的办法。他支持铁路公司的任免,也是为了暂时缓解清廷与地方的矛盾。

  第二,维护川汉铁路公司的稳定,可以避免川民暴动。

  川汉铁路公司不仅与当地政府关系密切,他们甚至本身就是官员。比如邓孝可,他既是股东又是四川谘议局官员,还是《蜀报》的总编。

  保路运动的中坚力量——四川保路同志会,就是在川汉铁路公司与谘议局的支持下成立的。“铁路国有”的政策一出,四川谘议局就声援铁路公司,给盛宣怀扣上了“破坏宪政”的帽子,挑明了清政府收归路权的行为既不合理也不合法。

  铁路公司利用政治威望把控舆论方向,曾在10天内就将同志会就发展到了10万余人。

  赵尔丰稳住川汉铁路公司,也就稳住了10万处于暴动边缘的人民。

  那么,为何清廷与川民之间还是发生了武装冲突,保路运动又是如何演变为独立运动的?

  第一,接替宜昌分公司经理职位的人员拒绝上任,让川汉铁路公司功亏一篑。

  股东大会撤掉宜昌分公司总经理后,曾选出两个自己人代理公司业务。结果两人都说自己能力不够,不愿赴任。

  原总经理得以留任,断送了铁路公司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战果。

  眼看保款无望,铁路股东在愤怒下采取了更为激烈的言论。他们扬言要杀了盛宣怀,并煽动成都市民罢课罢市。

  第二,赵尔丰抓捕铁路公司股东,同盟会趁机领导保路运动。

  罢课罢市运动不久,同盟会利用铁路公司的号召力,派人在股东会召开之际大肆宣传《川人自保商榷书》。

  一石激起千层浪,《商榷书》中自办军队的言论,让赵尔丰大惊失色。他来不及彻查《商榷书》与铁路公司的关系,向清廷上奏,说川人有建立共和政府的趋势。

  远在千里之外的清廷无从判断局势,便同意了赵尔丰派援军入川的请求。

  “水电报”:“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保自救”。成都血案后,全城封锁。同盟会将起义的消息刻在木板上,投入江中,加快了起义进程。

  这边,赵尔丰有了援军支持,底气十足地逮捕了铁路公司股东,并在川民和平请愿之际开枪屠杀,史称“成都血案”。

  失去领导又遭遇血腥镇压的四川人民开始失控了。同盟会领袖顺势将保路运动导入了革命方向。

  最终,一场中央与地方争夺利益的内部冲突,由于盛宣怀、赵尔丰等官员的一时失误,引爆了革命派对封建王朝的大反攻。

  清朝的灭亡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清廷在下发专制命令同时,就与立宪派、革命派同时站在了对立面。

  历史评价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


Tag: 近代历史 保路运动 辛亥革命
我也要發一個   ·   返回首頁   ·   返回[當代]   ·   前一個   ·   下一個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當代]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