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ually 2021-03-24 4107 0 0 0 0

  古蜀文字比甲骨文更古老、更成熟

  提示:

  1,四川民间收藏的三星堆器物上,发现大约3000余个十分成熟,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的古蜀文字,它们是改写中国文字史的强有力的物证。

  2,广汉两个祭祀坑,不等于12平方公里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界应该冲出“我没有发掘出来,就等于没有存在”的框框。完全可以用科技手段,测定古蜀文字载体的确切年代,以供研究。

  3,有关职能部门对古蜀文字载体的任何放任自流,坐视不管,都是失职。在伟大神秘的古蜀文明面前,任何人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对大量实物证据持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而不是一味的拒绝、排斥和贬损。

  【图1】

  一、古蜀文字研究的回顾

  有学者认为,文明开始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文字的产生和运用。没有文字的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从二十世纪20年代开始,主要在四川成都陆续出土的青铜器上,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神秘的图案。这些图案和后来发现的青铜戈上的戈文、印章,被学者推测为古蜀人的文字。有些学者把这些图案、戈文、印章统称为“巴蜀图语”。抗日战争期间,成都西北桥附近白马寺坛君庙因修建砖瓦厂,出土了一批青铜兵器和罍、壶等。1941年,考古学家卫聚贤在成都古董摊上,陆续发现了这些造型奇特的器物,便在《说文月刊》上,分两期发表了题为《巴蜀文化》一文,用大量照片、拓片记述了璀璨的巴蜀文化。首次提出“巴蜀文化”的概念,而且第一次将“巴蜀图语”的实物正式发表。

  1954年以后,四川地区接连有印章出土,这些印章多为方形和圆形,上面雕刻着文字一样的符号,它们似乎兼有巴蜀图语与巴蜀戈文的特征,考古界称之为巴蜀印章。1979年,学者童恩正的《古代的巴蜀》一书,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专门列有一个2000余字的章节,以《巴蜀的文字》为题明确讲到这个问题。童恩正指出:“巴蜀境内,有中原文字的流行,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与此同时,在春秋战国时代,本地还有另一种文字,这可能是巴蜀两族自己的创造。”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四川省博物院研究员李复华、王家祐先生,把这些青铜器上的符图命名为“巴蜀图语”,指出这是“用图像表达语义”的语言。此语一出,获得共识,遂成定论。1983年,四川省博物馆刘瑛以《巴蜀铜器纹饰图案》和《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为题,发表在《文物资料丛刊》第7辑上,成为巴蜀史学者们引用最多的文献资料之一。近20年来,四川学者冯广宏先后发表了10多篇论文,主要是运用汉字的古体结构来解析巴蜀图语。

  【图2】

  二、 古蜀文字是研究古蜀文明的重要物证

  清朝学者陈漕,对汉字的本质和功能,作了高度的概括。他在所著《东塾读书记》说:“盖天下事物之象,人目见之,则心有意,意欲遇之,则口有声。意者,象乎事物而构之者也;声者,象乎意而宣之者也。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地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即中国的汉字是集声、形、意于一身的特殊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统治者的占卜纪录。从殷商的甲骨文看来,当时的汉字已经发展成为能够完整记载汉语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现的单字数量已达4000个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会意字,也有很多形声字。这些文字和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较大的区别。但是从构字方法来看,二者基本上一致。古蜀国时期四川地区有无文字,或者说一些器物上面的符号是图案还是文字,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世界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能够改变人们对古代历史或文化的认识。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发掘和大量文物的重现天日,出土有大量青铜器和金器等。其中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中的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而立人像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实物资料。足以证明三星堆文明是我国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代表,是迄今为止我国信史中已知的最早的文明。

  【图3】

  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二十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它完全可以与当今世界上的一些重大发现相提并论,如德国特洛伊古城的发现等。难道如此高度文明的古蜀国,真的像《蜀王本纪》所说的古蜀人 “ 不晓文字,未有礼乐 ” 吗?三星堆文化难道真的没有留下任何成熟的文字吗?答案是否定的。

  据《四川通志》引《南齐书》记载,“南齐永明九年[公元490年],在广汉县所垦之处,不仅发现一件巨大而奇特的青铜器,它高5尺,周围4尺4寸,四面各有9孔。而且还发现一枚玉玺,它壁方8分,上有鼻,文曰真帝”。这是广汉发现青铜器、玉器、文字的最早记载。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献表明,400多年前的明朝,士大夫阶层便把玩、收藏三星堆玉器。200多年前的清朝,地方官吏便将三星堆玉器贡献给朝廷。民国元老陈立夫就收藏有三星堆玉人头。这些事实说明,从南齐永明九年[公元490年]至今的1600多年里,民间藏有大量的三星堆文物。

  考古发掘没有发现古蜀文字的载体 ,并不等于民间藏品中没有发现。造型的奇崛还不是三星堆玉器最有价值之处,最大的价值在于器物上的文字。民间收藏家手中的三星堆玉器上,已发现了几种不同时期不同书体的文字。这是继甲骨文之后,非考古发现的最具规模的上古文字系统。而这些文字的存在远远早于甲骨文。包括玉书、玉册、玉契、玉章,还有竹简、蚌壳、蛤壳、龟壳、鳖壳、树皮、牛甲骨、动物牙齿等载体之上,均发现了大量的古蜀文字。拥有的文字根词的基数远在殷墟甲骨之上。从原始刻符、图画字到蝌蚪文、甲骨文、籀文,从单字六书到长篇碑铭,阴刻阳刻,左图右史,应有尽有。可以毫不含糊地说,古蜀文字是殷墟甲骨文之后,所发现的最具规模的上古文字系统,也最具成序列、成规模研究的条件。

  【图4】

  古蜀国时期四川盆地气候湿润,古蜀先民们很有可能把大量文字雕刻在木头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刻字的木头已经腐烂。而在盛放在容器里、雕琢在玉器等坚固载体上的文字被顽强地保存下来。这些完全不同于商代甲骨文的古蜀文字,似乎像是从天下掉下来,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一样,我们只能看到它从头至尾一成不变的成熟完美,而不像其他古老民族的文字有一段我们尚无从知晓的进化过程。更为奇特的是,一些鳖甲上不但有文字,而且有神秘的图形。这些图形有的是用“圆圈”互相以线条连接起来。有的是用“菱形”互相以线条连接起来。有的是用“圆圈”与“菱形”组合,然后再用线条连接。在这些图形上有古文字、太阳、月亮、人像、器物等。更不可思议的是,还有成册的玉石书,其中一册厚度达20多页。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器中,有一幅长4.2米,高70厘米的玉版画后面,阴刻 240 个古蜀文字。文字是与图案配合的,即一面是文字,一面是画卷。我们知道早期文字,无论是两河、埃及、印度河还是米诺亚的,都是以黏土为刻划载体的。发现刻画符号的仰韶、双墩等考古发掘遗址中,至今尚未发现巨大的玉器文字载体。因而,刻有古蜀文字的玉版画显得极其珍贵。古蜀玉版画上的文字有以下特点: 一、它们出现在以四川汶川龙溪玉为专用载体的版画上面 ,而不是随便刻划在陶器碎片上; 二、排列有序,而不是简单模仿近代文字排列; 三、符号结体严谨,刻划清晰有力,显得十分成熟; 四、文字的空间分布疏密得当,而不是孤立出现在5块玉版之上。五、古蜀国的方块字文字,在字形笔画构成的总体水平上,基本达到直笔化和线条化,比直观的象形字前进了一大步。方块字的行款,为从上到下直行排列,与古汉语行款大体一致。

  【图5】

  玉版高大,雕刻精细,这对采玉、雕刻、打磨等制作工艺要求也很高,不知道当年古蜀先民是如何完成数量如此之多的玉石雕刻工程,他们又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的时间、精力在玉石上记录下宏大壮观的祭祀场面的。这些镌刻在玉器上的古蜀文字,虽然经过四五千年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尘土掩埋,凝结在玉器上的精美图案仍然挺立于创造者的家园。它们好像一首凝固的史诗,即使记录它的经书失落了,口传它的先民不在人世了,却仍能在故土的上空回响,让所有踏上这片土地的人们感受到古蜀先民不朽的文化,仿佛古蜀国的主人仍然在供奉神灵,古老的城池仍然存在。它无声地、明白无误的告诉我们,文字记载的是这次祭祀的原因、过程、意义,并且以此告诉当时和后来的人们。

  三、古蜀文字是史前文明的产物

  历史久远、文物精美、文化独特、神秘莫测的三星堆金器、玉器、青铜器上,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个极其另类的族群、十分荒诞的图象、非常诡异的雕塑,它们无声地向世界表明,古蜀先民们与外界的交流程度远远超出今天人们的想象。古蜀文字自成系统,发展得相当成熟,而没有文字过渡时期的痕迹。从记录年代的数字符号体系来说,也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全形式化的、精致的工具,没有发现尝试性的偏差和错误,即没有初级阶段。仿佛从娘胎里蹦出来就是一个身强力壮的精壮小伙子。

  【图6】

  玉版画的出现,将古蜀国辉煌的祭祀仪式,活生生地摆到了5000 年后的今人面前。《华阳国志》说,蜀人 “ 多斑彩文章 ” ,此言丝毫也不夸张。上千件民间三星堆玉器中,祭祀用的器物占了绝大部分,它们十分直观的告诉今人,当时的统治者经常倾举国之人力、物力、财力举行祭祀活动,这些都离不开语言文字进行沟通协调。国内学术界公认的,文字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中国文字的起源应远在殷墟甲骨文之前,这已经被不断涌现的考古发掘资料所证实。考古发掘表明,三星堆文明的发达和繁荣,其影响力最南可达越南,它的高度发达文明在许多方面为中原所不及。它四五千年前傲视长江及其以南地区的南方文明,成为无可争议的祭祀中心。按照国际文博界通行的古代文明必备的 4 个要素,即:城池、青铜器、祭祀、文字。古蜀国完全具备了形成文明的条件。

  【图7】

  从已经发现的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器来分析,当时的文明程度已经达到了今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有农耕、制陶、制玉、宗教祭祀、宴请等场景的图案。世界各国公认,最初文字的起源都与商业贸易有关,要要用文字记录商品和贸易合同。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为了交往不可能再去用画图、结绳来交流。今天我们见到的近3000余个三星堆古蜀文字,已经是汉字的形、声、意的结合体。按学者饶宗颐的意见,我们认为可以将三星堆古蜀文字叫做“史前文字”。据判断,三星堆古蜀文字可能有“文字画”的阶段,此阶段是以象形为主。我们在玉器上看到了类似“鹿的图形”、“船的图形”、“水的图形”等等。经过了漫长的时空隧道之后,逐步演变成为单一的文字。最后,单一的文字演变成复合型文字。这一演变过程,至少需要100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可以这样说,这些精美的文字,是古蜀国先民世世代代知识积累的结晶。因此,古蜀文字应当是古蜀先民原始创造,再经过有学识的人物归纳、总结、筛选、提炼、系统化的产物。

  据研究,甲骨文等古文字的演变,大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图画或象征的文字阶段,由画面来讲述整个故事。二是会意文字的阶段,用符号代表一定的意义。三是表音文字阶段,文字与语言真正结合到一起。关于汉字的起源,古代典籍中有各种不同的记载。《周易.系辞(下)》中说到,古代结绳记事,八卦为最早的标志符号。郑玄注:“结绳为约,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 从文字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在甲骨文字体系产生之前,可能存在一个漫长的初级文字阶段。结绳、八卦就是文字产生之前的一种替代性符号。但无论是结绳还是八卦,都无法完全行使文字的功能。

  【图8】

  古蜀文字的发展同样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史前时代不会仅有一种文字。各部落族群可能会有各自的言语体系,在不断演化过程中,互相同化、融合,最终以一种统一归化的体系出现,供各种群体使用。文字的诞生是古蜀先民告别蛮荒,走向文明理性时代的重要标志,由于古蜀先民发明和广泛应用文字,极大地推进了古蜀国文明的进程。文字几乎涵盖了一切文化知识领域。例如,祭祀活动、天象观测、历法编制、工程设计等古蜀先民的高技术含量工作,全都由通晓象形文字的祭司承担。集天文、历法、工程、数学、史学等多种头衔于一身的古蜀国祭司,自然也会有他们自己职业的用具,如权杖、牙璋、活体小龙、蛇等等。说明在上古社会,古蜀先民没有被物欲所污染,保持了天赋的神力和动物一般的本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四、民间对古蜀文字的研究

  近80年来,考古发掘出土器物上的古蜀文字或古蜀符号,多数是实物图像,既没有动词、形容词、连接词,也没有数目字,只是看图解寓意的符号。它既和甲骨文、古彝文不同,也与后来的古蜀文字不一样,是目前国内惟一一种未被破译的公元前的古代文字。 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越来越多的类似符号被发现,人们意识到它们已经不是简单的图案了,有可能是古蜀先民所使用的一种早已失传的古文字。古蜀国的确有文字,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接受的定论。李学勤教授曾经说过,“过去说巴蜀人没有文字,恐怕说的是汉字。这些符号一定都是文字,是世界上很少的还没有被解读的文字之一。”学者钱玉趾对考古发掘文物上的,以及民间三星堆玉器藏品中的文字作了归纳概述,认为:一是古蜀文字已有较完备的文字特征,已经不是简单的图画描绘,而表意与表音皆有,文字的基本要素形、音、义皆备;二是其文字多有重复出现,可视为一段有意义的短文。“徽识”者何故重复出现?这证明它已有表音性质;三是笔画构造讲究对称、和谐美;四是字体形态的美与三星堆玉器上的精美复杂图案相吻合,与当时生产、工艺水平,如加工玉器,铸造铜器、雕琢石器、打造兵器等技艺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图9】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今天仍在使用的彝族文字还与部分古蜀文字保持一致性,且可认读、考释者不少。学者王昌富对四川省博物馆刘英收集的180个“巴蜀文字”也用彝文作了考释,破译了其中40个字符,说明古蜀文字与古彝文相关相连。也证明彝、蜀同源。古彝文学专家阿余鐡日,多年來一直從事彝文古籍翻译、整理工作。他发現大量三星堆文化器物上有文字,多数难以认识,有部分却可以用古彝文释读。文字的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會的重要标志,為尋找华夏古文明踪迹,需多角度探究。他研究认为,古彝文和汉語,恰好又是一種同源关系,所以,用古彝(夷)文字释读三星堆文字,不失為妙策。他还發現,彝族的文字、天文历法、祭祖、祭祀、習俗等文化和三星堆文化具有众多相同的特征,彼此之間具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彝族因其数千年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传承等原因,較好地保留和延續了古蜀三星堆文明,彝族文化是解开三星堆文化之謎的重要依据。

  古文字研究专家王大有认为,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是非常成熟的文字。王大有在民间三星堆玉器上认出了很多古蜀文字,如“风”字,代表了当时的风族。为什么“风”字是这样写的呢?王大有解释,这与风族的图腾有关。“风”字,上面是个“山”,念“风”,中华大字典里有一个几字里面一横一个日字。所有三星堆器物上几乎都可以看到山形的符号。按照王大有的说法,这个符号是风族的特有标志,风族的祭司一般都是女性。女祭司祭奠祖先,她们戴的耳环又称为“玄”,所以是“玄女”。在三星堆标志上除了有山的图案以外,还有玄女的图案,在这种图案上面还有两个S纹,是鱼凫氏的“凫”字的简写。

  【图10】

  王大有在北美的印第安部落考察时,发现当地大巫师衣服上的装饰和图腾上的一些图案,和中国的许多符号图案相似。这些符号由于年代久远,不仅外国人不认识,就连当地的土著也都不认识。但是,在中国的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字体。

  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器中,绝大多数是祭祀用品。这些祭祀用品带有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特别是玉雕像、玉权杖等,与世界上著名的玛雅文化、古埃及文化非常接近。学者们研究后认为,大量带有不同地域特征的祭祀用品表明,三星堆曾是世界朝圣中心。由于有关古蜀国文化状况的记载语焉不详,由于缺乏相关考古学实物的证明,由于民间藏的古蜀文字的载体被学术界边缘化,所以民间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被披上了各种各样的扑溯迷离的色彩。因而对古蜀文字的解读,将对我们了解神秘的古蜀国文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五、结束语

  1,民间收藏的三星堆玉器数量之多,品类之丰富,工艺之精美,无不令人惊叹,其中大量刻有铭文纹饰的玉石礼器及大型玉器珍品上,发现古蜀国文字大约3000余个,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文字,比甲骨文更为古老。民间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国文字,距今5000—3000年,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为原始的文字,它有画岩中的文字画文字,也有现在方块字的单体、复合体的文字。可以这样说,三星堆古蜀国文字的发现,是改写中国文字史的强有力的物证。

  【图11】

  2,一些地方的文博部门在维护学术权威,维护“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起源”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无视民间古蜀文字大量存在的事实,形成小团体,结成帮派,在获取课题经费,获得学术职称等方面相互提供方便。他们凭借掌握的话语权,充当利益集团控制人的传声筒和蒙骗公众的工具,肆意打压民间三星堆玉器。我们说,广汉两个祭祀坑,不等于12平方公里的三星堆遗址。考古界应该改变“我没有发掘出来,就等于没有存在”的横蛮态度。完全可以用碳14、刑侦痕迹分析等现代科技手段,测定民间三星堆玉器、竹简、蚌壳、蛤壳、龟壳、鳖壳、树皮、牛甲骨、动物牙齿等古蜀文字载体的确切年代,以供研究。

  3,世界考古学界公认,对于古文字的解读与破译,属于重大的科研难题。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完全没有被解读破译出来的古文字只有玛雅文字等两三种。古蜀文字属于未被破译的古文字之一。难题是,不仅仅是文字我们目前无法译读,就是一些出土文物本身,考古学界以前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民间三星堆玉器上大量古蜀文字的发现,其作用是颠覆性的,它迫使我们打破框框,重新审视中国的社会发展史、冶金史、畜牧史、农耕史、艺术史、文化史、军事史和宗教史。许多约定俗成的观念都必须改变。有关职能部门的任何放任自流,坐视不管,都是失职。须知人类和文明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伟大神秘的古蜀文明面前,任何人都应该保持一颗敬畏之心,对大量实物证据有一种海纳百川的包容态度,而不是一味的拒绝、排斥和贬损。

  作者  朱帆


Tag: 三星堆 考古 华夏起源
相關內容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上古史]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