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ually 2021-12-16 4479 0 0 0 0
满清,中国伪史,罪恶满清,满遗,【滿遺文章】为何清朝人口多——不单单是美洲新作物高产

对清朝其实最需要重新认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本文只不过是另外一个小小的视角……

对清朝其实最需要重新认识,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是西方给中国的历史解释,或者是黄俄给的历史解释,或者是日本渗透的历史解释,对清朝的问题,本文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视角,看看不一样的层面。

我们对清朝的人口有概念的话,就可以知道清朝的中国人口数量是远远超过以往的朝代的,很多人都以清朝有高产作物作为解释,但我自己研究以后发现这个解释的说服力是有问题的,因为这些作物其实是在明末就中国广泛种植的,而且明末饥荒不断,明末的人口才是清朝人口高峰时期大约四分之一。为何明末大量高产作物进入中国也没有缓和明朝的粮食压力?其实问题还是有很多方面的。

首先我们依次看看高产作物玉米、土豆、红薯等进入中国的情况:

1、玉米: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最早记载见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成书的《巩县志》,称其为“玉麦”,其后嘉靖三十九年《平凉府志》称作“番麦”和“西天麦”。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玉米”之名最早见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土豆: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马铃薯已传入中国。徐光启(1562-1633)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 在《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有下述一段话:“士芋,一名土,一名黄独。 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 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 633年前无疑. 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

3、红薯:红薯是16世纪末(大明万历年间,du1573~1619年)传入我国,首先传入的是广东和福建。据清《金薯传习录》记载,万历21年(1593年)我国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到现为菲律宾的吕宋岛经商,巧妙地将“薯芽”绞于缆绳之内秘密带回国内。对这一段历史郭沫若曾经作“满江红”词,以“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来赞誉。

从上面的历史考据,就可以知道美洲的高产作物进入中国情况!而且我们要知道美洲高产作物土豆红薯是块根块茎,高产还有就是含水量很大的,晒成干会少很多,玉米产量大但也多的与人口增加不成比例的,以同样好种耐劣地的玉米与谷子比较一下,现在一般品种的谷子产量为300~400公斤,玉米是多一倍各地大约是东三省春玉米区亩产一般在500-700公斤左右(14个水的标准含水量下),黄淮海夏玉米区一般在600公斤左右,新疆的产量是最高的可达700-900公斤。现代育种和化肥使得产量大增,但比例应当是差不多的。因此清朝的人口高峰可以是同样有高产作物的明末的四倍,是其他朝代的6-8倍,还是要有其他原因的。

其实清朝人口激增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清朝没有兵役!过去的兵役是死亡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服兵役,到苦寒之地,医疗和卫生条件有限,大量死亡非常多,经常可以看到史书讲双方战争,对方流行疫病,没有开打就病死过半,因此就算是不打仗,正常的几年兵役下来,也是死亡三分之一的事情,如果有战争,古代的医疗条件,受伤感染啥的,死亡率高高,打胜了也是死亡过半很正常,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而打败了,可能生还的人就十不及一了,就如汉武帝征匈奴,最后是全国人口减半的事情。

清朝的兵役其实是旗人负担了,八旗相当于历史上的府兵制和军户制度,普通的汉族人是没有兵役之苦的。汉族人的绿营兵,实际上是雇佣兵,是要拿很高的军饷的。而且这些人当兵职业化,不是以前农耕朝代服兵役的农民,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专业化提高。虽然诋毁了很多清朝军队的战斗力,但这个战斗力是在洋枪洋炮之下的,对内绝大多数时候是一比十的概念。当年太平天国和捻匪最开始时的军事优势,背后是比清朝传统军队先使用了西方先进武器的结果(这个历史不说的,等到了有了洋枪武装的湘军淮军,打太平军依然是一比十的概念)。而八旗军的精锐是当年英法联军用现代武器消灭的,在地方的军队,由于古代中国是没有警察制度的,他们相当于地方治安警察,你现在把地方警察组织成军,战斗力可能还不如人家。而由于有民族的隔阂,地方八旗警察其实是受到汉族乡绅监督的,在基层也是一个制衡关系,比民国后的保甲鱼肉乡里不受限制,老百姓的日子要好得多。

清朝另外一个让人口暴增的原因,就是比任何朝代都薄赋轻徭了。清朝的赋税和徭役,对老百姓其实是中国古代所有朝代当中最幸福的。因为统治民族人口少,清朝走向了与元朝截然不同的道路。元朝是人分四等,找了回回色目人的二狗子,清朝则是不断的采取降低税赋和徭役的做法,永不增赋这个也仅仅是清朝才有的。这样的政策差别,就是元朝短命而清朝长久,同时人口激增。

清朝在中原结束各种战争后(三藩之乱、准格尔等),康熙皇帝定下: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丁银总额基本固定,在以往所有的朝代都是没有的。康熙皇帝下诏并且成为清朝祖制规定: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数为准,此后达到成丁年龄的,不再承担丁役。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二月二十九日,康熙帝宣布将丁银税额固定、不再增收的主张,准备命令各省督抚将现行钱粮册内有名丁数永远作为定额,不再增减。对以后新生人丁(即盛世滋生人丁)不征钱粮;而丁银并不按丁计算,丁多人户也只交纳一丁钱粮。多生孩子力量大,均摊的税赋反而低了。

后来在“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雍正又开始了摊丁入亩,又称作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是清朝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是相对于历朝历代的进步。也就是说多生了孩子,不会多交税,多生人多反而摊薄税负。这个是人口激增的另外一个关键!其他朝代是多生多交税的,人头税很重的!并且清朝还把纳税缴纳粮食,变成了缴纳货币,而后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以后,实际税负又进一步的降低,而且晚清白银虽然外流,但有了钱庄和票号的银票替代,货币依然是增加的。

现在各种历史研究是非常清楚的,清朝的税负只是清朝GDP的3.2%,算上陋规也就是5%左右。如此的低税负,在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做不到的,清朝的问题不是横征暴敛,而是民富国穷。同时代日本则是税负为GDP的40%,在甲午战争之前就是整个大清朝与日本小国税收的总额是一样多。清朝祖制的执行力在清朝中期穷的时候,皇帝吃肉都要精打细算的时候,也没有增加税赋。大家对中国旧社会的记忆不是清朝大多数时期的情况,实际上是民国和晚清的军阀时期,国家对地方割据势力和军阀失控以后,各地军阀的厘卡、摊牌捐助等多如牛毛的记忆。

清朝能够实施上述极低税赋政策的原因,是政府的开支需求也低。清朝长期没有外患,对国家常备军队的需求大幅度降低。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清朝虽然对军队的现代化和装备等等大幅度的复古和倒退,一方面保持了游牧民族的军事优势,另外一方面真的的降低了军费。清朝主要的军事优势是骑兵,由于清朝满族与蒙古的结盟,马匹等牲畜是蒙古草原廉价饲养提供的。以往的朝代,马匹是极其昂贵的军事物资,不光是建设骑兵部队,军队的运输也需要大量的骡马。所以即使是平原地区养不了战马没有骑兵,也要大量养运输用的骡马的。而养一匹军马需要的粮食,是一个人伙食的十倍!消耗之巨大,现在不容易理解,导致很多时候影响被忽略。

税赋和兵役之外,古代民间另外一个负担——徭役,在清朝徭役也是旗人承担了很多。清朝统治者的役使人员,也就是给皇家啥当差的,也大多是要旗人担任的,旗人不光是有俸禄,同样也有义务的。清朝给贵族的很多无偿的劳动,因为害怕汉人参与不够安全,其实是旗人承担的,极大减少了汉族的负担,包括所有的旗人家的女孩子都要去当宫女,能够临幸的才几个?其他都是宫婢,约等于给皇家赋徭役。因此旗人不光是军户的问题,而且是要当差的,绝对不是所谓的旗人不劳动!只不过旗人不会农业劳动,他们不是农耕民族是游牧和狩猎民族,前面我就写过他们的提笼架鸟实际上是狩猎的一种技能,架的是鹰笼子里的是诱子,当年鸟毛是全球的大宗商品。而旗人真的坐吃山空不劳动的时候,是在民国以后,没有官家的差当了,也没有田种也不会种田,因此给后来的社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如果我们再多算一下,就知道清朝后来的世袭递降带来的巨大好处,明朝灭亡的时候,有4万的皇族后代,消耗是巨大的,而清朝则只有屈指可数的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皇族贵戚巨大的背后,不光一个税赋徭役的问题,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消耗大量民女!过去给汉族王朝皇族选民女,也是社会巨大的负担。这些民女都是生育力最好的女性资源,极大影响社会生育力!明朝的皇宫是近十万的宫女的,而皇族的王宫又有多少?为了选这个十万宫女,加上还有给皇族王爷选的,实际上是人数要比宫女人数多很多倍的。我们就算是平均一个王爷100个婢女啥的,明朝末期的4万个皇族后代就要400万人!对明朝的数千万人口,这400万宫女婢女数量是大比例的。别说很多宫女是老死宫内的老女人,实际上在宫里的残酷役使下,能够有多少宫女活过30岁?!而清朝则是满汉不通婚,皇帝、王宫的宫女都是旗人子女。旗人数量有限,要保持民族生育力,都是满25岁没有被临幸一定会被放出宫去嫁人生育的,运气好的还会比这个年轻很多。选民女让汉族等不用承担此重负,也是生育力激增的原因。

对清朝康乾盛世的贬低,很多人使用了马戛尔尼的《停滞的帝国》一书的描述,以为找到了所谓“客观的”历史资料。而当时真实的背景,是西方刚刚开始崛起,要不断的贬低东方抬高自己的时候,写的内容有贬低不说,更关键的是这个时期,已经不是康乾盛世了,这个时期是乾隆晚期!在乾隆晚期是什么样呢?那是和珅当道民不聊生的时期,和珅一个人聚敛的财富是11亿两白银,是超过所有大清朝对外赔款总和的,而且当时的银子比晚清要少要值钱。所以这个确实根本不是盛世景象,是乱世之秋啊!在此之后,清朝南方就发生了白莲教运动,造成了一亿人以上的死亡!这个白莲教对中国当时衰落的作用,是被历史书故意忽略的。背后就是要说清军战五渣和鸦片战争的腐败!但那么大的规模的白莲教是怎么平定的?如何以一当十的平定张格尔等多次新疆叛乱?当年战神级的清朝名将杨遇春、杨芳、奕山等都是被丑化的。而清朝中期鸦片战争战败的时候,道光皇帝被说成是最简朴的皇帝,背后就是吃饭的花费太贵皇帝都受不了,就算是太监加价巨大,但在历史其他朝代都是这样的,也没有让皇帝的花费都吃紧的,道光给出征的统帅写信还要强调一下,让给他回信的时候,字要写小一点,这样可以比较节省纸张,能一张纸写完的,千万不要用两张纸。这个时代,两次鸦片战争,真的是一个穷光蛋的王朝而不是盛世。

多说几句的就是奕山当初在新疆平定了俄国人支持的叛乱,收回了给俄国人在喀什贸易的权利,也被说成是:俄方要求按照《恰克图贸易旧章》议定具体办法,奕山一味妥协退让,除喀什通商一事未允外,“接受了俄方的所有提议”。而实际上《恰哈图条约》是雍正签署的,《恰哈图市约》是乾隆签署的,奕山的签约比原来的条件要少多了,这个是清朝与俄国人的贸易平台。因此奕山是因功去黑龙江,当了背锅侠。因为当年清朝是江南要打太平天国,北京要对抗英法联军,东北被迫让沙俄占了大便宜。另外还为了突出清军的战争能力不成,比如八国联军来的时候,就专门没有说俄国的近20万大军从东北的进军,只说英法德日的少量从天津进军的军队。俄国后来占据东北,是日本人打出去的。

所以清朝还是中国人历史上比较幸福的朝代,但清朝也一样有中国历史的宿命,就是人口到了极限,内卷化之下的残酷竞争。只不过清朝发生内卷化的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以前的朝代,在这样的内卷之下,对生产力发展的限制也就最多,而清朝的第一个人口高峰就是在乾隆的中期以后,这个时间正好是世界进入到了工业革命的时期,然后就是内卷化导致的内乱,再加上外部的白银外流,国力迅速的衰落,我们要多看看鸦片战争前都发生了什么,恰恰对中国的历史,这一段很空白,连玩古玩的,都知道嘉道的货不成,无法与清三代比,有些还不如同光的。

现在中国要有道路自信,解释历史,对以往给中国人强加的套路,要多反思一下了。知道历史,知道兴替。


以上文章为转帖,这里只是留作备份。

文章原地址: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548769575469221


说清朝是百姓最幸福的年代,这洗白的,和金庸这个包衣奴才一个德性啊。。。

参考:

金庸本身就是包衣奴才的后代,其实祖上更是大大的汉奸,这货在小说里没少夹私货,歪曲历史颠倒黑白,为祖上洗地,污辱汉人,美化屠杀,早就被扒光了:

这个文章还有后面的链接不错:https://wvlib.com/am.php?t=GAYaCnBdiTq4


Tag: 满清 中国伪史 罪恶满清 满遗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清朝历史]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