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声 2021-10-14 13997 0 0 0 0
社会,经过一系列博弈之后,德国宣布全面弃核。老铁们可能会纳闷,德国又不是拥核国,何谈弃核?德国的弃核精髓在于“全面”弃核,放弃的是民用核能。德国宣布在2022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成为西方工业大国里第一个全…

经过一系列博弈之后,德国宣布全面弃核。
老铁们可能会纳闷,德国又不是拥核国,何谈弃核?
德国的弃核精髓在于“全面”弃核,放弃的是民用核能。德国宣布在2022年关闭最后三座核电站,成为西方工业大国里第一个全面弃核的国家。

2010年的时候,核电还占德国电力供应的25%。
要知道核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能源,至今仍然有很多国家追捧。
世界主要大国现阶段都在新一代核能赛道上你追我赶。
可控轻核聚变更是未来世界的能源战略方向之一。
所以德国这个2022年放弃所有核电站的决定绝对是世界大国中的一股逆流,让很多老铁们惊诧不已。但这个战略选择绝对不是头脑发热之下的选择,而是十年如一日的践行。
德国的能源计划很早就搞了,也经历了多次变迁。
2000年,德国出台了全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能源法》;那时德国可再生电能仅占总消耗电能的5%。
2010年是关键的一年,德国可再生电能占比已经上升到了16%;当年德国政府发布《能源概念》文件,计划到2050年,60%的能源供应和80%的电力应由可再生能源产生。
从2010年至今,仅仅用10年时间就关闭这么多核电站,这份执行力反映出德国人特有的顽强与果敢。

此外德国的能源计划还包括但不限于:
1,根据《巴黎协定》,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减少80%至95%,达到联邦政府2050年气候行动计划目标。
2,为了满足需求,电网进行大规模扩建和现代化升级。
3,减少对石油和天然气进口的依赖。
4,通过更经济有效的电力应用减少能源需求。
5,能源供应重组,作为德国工业基地创新的驱动力,以实现增长,创造可持续和安全的就业机会。
德国为什么要放弃核能?原因主要有三点。
 
01 安全因素
 
稍微了解历史的老铁们都知道,近代德国很猛(发动世界大战),但也很悲催(战败)。
整个冷战期间,德国都处于一种严重缺乏安全感的状态。东西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东德和西德恰好处于最前沿。
如果仅仅是军事对峙也还好说,毕竟战场上德国人也没怕过谁。
关键是当时核阴云笼罩世界,德国处于核阴云中心,且地缘纵深狭窄。一旦发生核战争,德国的处境可想而知。所以那种情况下,德国很容易形成反核思维。
所以上世纪70年代,德国经济腾飞(日本经济也那时腾飞)之后,德国民间开始出现反核运动组织。由于当时德国被美苏支配,反核武器基本没戏。
德国人比较务实地选择从反核电站开始。二战之后经济复兴过程中,德国很早就开始搞核电研究,并建立多个核电站。
1974年,中东石油危机爆发,德国政府大力推动核电发展,德国核工业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1975年,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核运动在巴符州南部的威尔小镇爆发,当时2.8万人走上街头,反对在威尔建造核电站,并且成功把项目搅黄了。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反核组织开始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但德国精英阶层还在继续搞核电站。所以在大部分时间,反核组织都以失败收场。比方说1981年,德国爆发最大规模的反核运动;10万人反对修建布罗克多夫核电站,最终却失败。
对于反核组织来说,转折点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是转折点,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灾难。德国精英阶层开始对核能产生恐慌。
于是在1989年之后,德国再也没有新的商业核电站建造。反核组织又把抗议目标转向核燃料元素运送到废物处理设施和废物储存上面。
第二个转折点是2011年福岛核危机,德国开始加速去核步伐。默克尔政府当即决定关闭8座核电站,将其余9座核电站的运行时间限制在2022年。
福岛核泄漏反映出日本和德国民族性格的不同。日本竭力淡化安全因素,把核废水排入大洋。这不禁让人想起对二战的态度,德国彻底反省,日本总是逃避责任。
 
02 政治因素
 
政治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任何事情一旦上升到政治层面,也会变得复杂多变。
德国对于核能的政治考量主要有内外两部分:
内部因素,主要体现在绿党层面。
中国的老铁们不太了解欧洲的绿党,那其实是个非常强悍的组织。
绿党的理念很简单,信仰“生态优先”、基层民主、反核原则等政治主张,这些听起来都没问题。最早的绿党是1972年成立的新西兰价值党;随后在欧洲蔓延,其中最著名的是德国绿党。
德国绿党源自于反核,基本党纲是“未来是绿色的”。
1980年1月,联邦德国各地的环保派别和团体联合起来,成立了统一政党,即绿党。
从那以后,绿党实力一直在扩张。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绿党就成了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1998年,绿党与社会民主党联合组阁,走上了执政的前台。那帮人有了更大的动力推广德国去核化。
如今绿党已经成为德国第三大党,任何执政党都不能忽略他们。尤其是年轻群体中,追随绿党的比例越来越高。
2019年欧洲议会选举,德国29岁以下第一次参与投票的选民当中,绿党的得票率遥遥领先其他党派。

老铁们可能很纳闷,绿党势头为何如此猛烈?
其实原因很简单,绿党的基础是左派。冷战之后,左派在欧洲的势力已经无需解释了吧。
当然德国弃核也不全是绿党闹的。
第二个关键的政治因素在于国际层面。
德国在二战之后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定位。
要知道德国也有一个大国梦,也要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不断寻求入常之路,就是力证。
很多国家都把拥核作为扩大影响力的途径。除了五常之外,诸如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伊朗等等,都千方百计想拥核。德国和日本,虽然技术层面没问题,但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很难名正言顺地拥核。
这种情况下,在国际上打造“弃核政治名片”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要知道当今地球村,拥核国家毕竟少数,去核国家才是大多数。如果打着弃核名号,能扩大影响力,何乐而不为呢?
德国的弃核思路已经极大地影响到欧洲国家。瑞士、比利时、西班牙也在计划弃核或缩减核能。作为全球核电大国的法国,也计划在2035年前,把核电占比从目前的75%降为50%。
这里要说一下,德国这种弃核思路,并不适合所有国家。
德国有欧盟和北约为躯壳,不会受到核威胁,是否拥核无所谓。换成中国和俄罗斯,如果失去核能,后果很严重。如果从阴谋论角度看(注意这个前提),德国弃核甚至可以理解为西方忽悠中俄的一个招数。
当然德国弃核除了安全因素和政治因素之外,还有经济因素。
 
03经济因素
    
提起欧洲左派,很多人会想起圣母白莲花。
纵观德国历史,能走到今天这个层次,靠的绝对不是圣母心泛滥,而是持之以恒的务实。
与传统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只要科技成熟,风能、太阳能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经济价值无可估量。
当今可再生能源领域,德国恰好是走在前头的几个国家之一。
截至2020年,德国国内各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近50%。

风电占比27.4%,是最大的一块。
生物质能、水利发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共占12.2%。
光伏发电占比9.7%。
毫无疑问,这些科技层面的优势,将会在未来给德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那么问题来了:即便抛开政治因素,中国可以照搬德国模式么?
中国也会大力搞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技术,但不可能淘汰核电。
相反中国在升级核电,并率先研究第四代核反应堆技术。
今年9月《自然》杂志报道,全球第一个以钍为燃料的实验性核反应堆将在中国甘肃武威开始测试,让地球村的科学家们兴奋不已。
这项成果一旦商业化,将是核能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另外中国在可控核聚变层面,也处于一个非常有利的位置。
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模式。中国这个体量的国家(或者说是一个文明体),既要和德国这样的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层面竞争,也得和美俄这样的国家在核能赛道上竞争。
没法子,这是大中华的使命。
 
 


Tag: 社会
我也要發一個   ·   返回首頁   ·   返回[社會]   ·   前一個   ·   下一個
相關內容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社會]   ·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