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识新维度 2021-10-29 2809 0 0 0 0
归因论,中国历史,以马开国的女真人,最后竟然无马可骑,这剧情反转的实在太大了一点,我们必须要好好的聊一聊。我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再加上我自己的思考,糅合在一起,给大家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归因论 二

  作者:罗马主义

  看完了前面一篇文章,很多读者的脑子里,都会冒出来一个念头,契丹人打不过女真人,是因为他们的马不够好,那么蒙古人同样骑着蒙古马,为什么他们又把金国给灭了呢?

  这是一个好问题,刀枪不入的铁浮屠,外加速度惊人的拐子马,看起来分分钟都可以碾压蒙古人,因为蒙古人的战法,本质上和契丹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什么也没发生,因为根本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面。等到和蒙古人作战时,女真人别说什么优质战马了,有马骑就不错了,这个时候的金国军队,早就沦落成为了一只步骑混合,以步兵为主的军队。

  这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一点?金军最后怎么竟然会褪化成了宋军了,居然也缺马了?看起来实在是没道理呀!

  但这就是历史事实,写《金朝军制》的历史大家王曾瑜先生,就曾经在他的著作中指出:“金熙宗对宋和议以后,金军的马源似逐渐不足。”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孙建权先生,也是这方面的权威,他对金朝战马供应的变化,做过非常详细的论述,他的结论也是如此。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郑成龙先生,在这个领域也很有建树,此外还有其他一些专家学者,我就不一一点名了,都对这个奇怪的现象,做过深入的研究。

  以马开国的女真人,最后竟然无马可骑,这剧情反转的实在太大了一点,我们必须要好好的聊一聊。我把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再加上我自己的思考,糅合在一起,给大家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女真人为什么没马可骑,我们又可以发现一个反常识的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呢?我把谜题留到最后再揭开。

  书归正题,言归正传,女真人的战马,为什么会越来越少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战损。你别看宋军总是蔫不拉叽的,一副挨打受气的样子,可是他们除了缺马以外,其实什么也不缺,特别是不缺智商。

  契丹人和女真人打了将近十年,也没有找出破解铁浮屠和拐子马的办法,可是宋军只打了两年多,马上就找到了事情的关键,很简单,黑不了你的人,就专黑你的马。

  用背嵬军,也就是精锐的装甲重步兵砍马蹄是第一招,接下来,宋军又发明了专门射马的强弓,据说这是韩世忠的专利,叫做克敌弓,根据《三朝北盟会编》里的记载,这种弓:“斗力雄劲,可洞犀象,贯7札,每射铁马,一发应弦而倒。”

  背嵬军

  既然女真人一切的战术规划,都是围绕着一匹好马而进行的,那么打败金军的关键,自然也就是要消灭敌人的好马。

  战术对头以后,金军不败的神话立刻被打破,吴玠,岳飞,刘琦,韩世忠,张俊等人,从川陕一直到江淮平原,多次重创金军,每一场战役的胜利,都会造成金军几千甚至上万匹战马的死亡,从而导致金军的战马数量直线下跌。

  第二个原因是瘟疫,由于金军节节胜利,本来生活在冰天雪地里的东北马,一路纵横驰骋到了炎热潮湿的长江边上。

  对于女真人来说,这是风光无限,这是威风八面,可是对这些可怜的马儿来说,那简直就是冰火五重天,太刺激了,实在是承受不起。

  于是就出现了《大金国志校正》里所说的:“是行也,攻战之久,人马疲惫,即至宿迁,复值马灾,死亡殆尽,金兵食之不尽,往往弃之道路。”

  第三个原因是战线拉的太长,供应不足,金军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征服了整个北宋,战场从河北一下子拉到了陕西和长江边上,但是却没有建立后勤补给制度,粮食基本靠抢。

  虽然金军刚开始的时候,打了宋朝一个措手不及,老百姓都没来得及跑,让金军简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是宋朝人也不是傻子,到了后来一看见风声不对,该躲的躲,该藏的藏,让你连毛都薅不到一根。

  这一下金军就抓瞎了,经常抢不到东西,就只有喝西北风了。可是人的肚子却不喜欢什么天地的灵气,没有五谷杂粮垫底,到点了它就开始唧唧歪歪,几天没食下肚,它就直接让你精神错乱,怎么办呢?那只有杀马吃呗。

  根据《大金国志校正》里的记载:“……(宋人)自焚而去,且野无所取,无以因粮,杀马而食之……”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打仗战马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女真人不是自己会养马吗?他们可以补充啊。

  听起来好像是这么回事,但是不知道大家想到了没有,到了这个时候,东北已经没有多少女真人了,早就没人养马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女真人本来就没有多少人,现在都进城了,一下子占了这么大一块儿地方,需要多少的领导?需要多少的驻军?再加上一看到北宋大辽的花花世界,谁不想把老婆孩子接过来一起享福?

  你别说,我发现中国有一件怪事,最爱往南跑的几乎都是东北人,特别是到了三亚,几乎大街小巷上,到处都有人在唠嗑。

  这大概是他们祖宗留下来的传统,女真人两次建国,两次都大规模的从东北迁出,金代大概迁走了90%,清代几乎迁走了99%。

  我忽然发现前面一句话没说对,今天的东北人,其实都是闯关东的中原人,特别是以山东人为主,自从清代满人迁出以后,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几乎已经绝迹了,

  当然,这话也不能较真,只能说是女真人走了,其他的少数民族,还有一些留在了当地。

  既然大家都到中原来当干部了,那优质的黑龙江马,还有它的各种杂交马,自然也就没人养了,所以当他们消耗殆尽以后,金军也就玩不成铁浮屠和拐子马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女真人难道不知道战马的重要性吗?他们自己当了领导,但也可以安排其他人继续养马呀,难道他们连这点都没想到吗?

  女真人当然不是傻子,他们自然早就想到了,但是问题是……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北宋会缺马?

  传统的历史书上都是一笔带过,说中原地区不适合养马,但是你只要稍微往深里想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话是经不起推敲的。

  河南、河北、山西和陕西的天气,其实是很适合战马生长的,至于战马要吃的草料,你弄点地来种就行了,更何况战马吃粮食还长得更好,集中饲养比敞放效率更高,现在那些马术俱乐部里的马,不都是这么养的吗?

  既然战马这么重要,在北宋那么大的国土上,难道就找不到一点地方来养马吗?更何况以北宋如此强大的国力,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花点钱养个几十万匹战马,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怎么会缺马呢?

  其实在北宋初年,北宋的战马真就是自己养的,而且就是在中原地区养的,至于到了后来,战马才越养越少,直到养不下去以后,才开始向周围的少数民族去买的。

  可能出乎我们大部分人的意料,事实上纵观整个北宋,几乎所有的皇帝,无论是昏君还是明君,都对养马事业高度重视。你知道他们重视到了什么程度吗?

  国家有多个部委专门负责养马,分别是群牧司,太仆寺和驾部,并且成立了由国防部长或者是国务院副总理牵头的养马领导小组,地方上则是由省市一把手负责,规格不可谓不高,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决心。

  不仅仅如此,针对养马工作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宋朝政府也从不因循守旧,而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从最初群牧司的国营马场,发展到后来的户马制的包产到户,又发展到保甲养马制的股份公司,几乎把所有的花样全都玩遍了,结果呢?

  结果就是全面崩盘,最后养的彻底没马了。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喜欢考据学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山东大学丁营营的硕士论文《北宋马政研究》,至于我这里,本着无厘头的原则,用不正经的语言给大家讲一讲,这个不可思议的奇葩故事。

  你看,如果国家要开一个马场,最初的时候,那总得派一个政府领导去管,另外还得有财务库管,外加几个马场工人。

  可是运行了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发现这事不对头,领导太少了,难免会搞成一言堂,一手遮天,一方恶势力,最后不知道会出多少事,必须要加以制衡。

  那就再派几个副领导去吧,财务库管制度也必须完善,那就得把出纳和会计分开,采购和库房分开,免得大家吃回扣,记黑帐,搞小金库。

  又过了一段时间,大家发现这个制度还是不完善,万一这些人同流合污了怎么办?那就成立个纪委吧,再成立一个审计署,同时为了避免小偷小摸,那就再成立一个保卫部吧。

  于是这个马场的规模就扩大了几倍,人既然多了,那总得有个组织部吧,要把大家思想统一起来,还得有一个宣传部吧,工人的福利也不能不考虑,那就再成立个工会吧。

  既然有了工会,那就的为工人谋福利呀,所以还得有卫生院,托儿所,学校等等,退休人员也得有人管理呀,那还得成立一个老干办。

  你以为这就完了,还不够,这些人都在一起工作,抬头不见低头见,日子久了难免互相包庇,官官相护,所以上级还得派一个巡视组来,定期检查,因此最初可能只有十来个人的马场,几十年以后,就变成了几百上千人。

  当然,宋朝没有这些机构,我只是打个比方。

  那规模增加了这么多,养的马会变多吗?当然不会,因为增加的都是领导,都是脱产干部,都是早晨上班泡杯茶,点支烟,然后就开始刷微信,刷抖音,混到了快下班的时候,再到大众点评上看一看,琢磨一下到哪里吃晚饭,都是闲人,所以到了后来,大宋朝每养十万匹马,大概就需要超过八千人。

  可是你知道民间养这么多马,需要多少人吗?不超过一千个人,而且还不拿工资,没有社保,所以大宋朝国营马场养出来的马,大概相当于市场上一匹马价格的几十倍。

  不仅仅是贵,国营马场里养出来的马,还质量低劣,瘦弱不堪,还没有送到前线,半道上就死了一大片,因此就算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这么搞,它也玩不下去了。

  玩不下去怎么办?搞改革开放呗,把马放到普通老百姓家里去养,然后给他们钱,养死了他们赔,养好了归国家,这样岂不就把问题解决了?

  这个聪明的主意,就是王安石想出来的,听着是不是很完美?是不是很符合市场规律?

  可是王安石忘了一件事,谁负责把钱发给老百姓,谁又负责决定老百姓的马养的好不好?还得是官员,然后这事就又给搞变形了。

  虽然上级说的是要大家自愿,可是地方官员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完成上级安排的指标,他可不管你是不是自愿,一律强行摊派,不管你以前是养鸡养鸭,甚至是养鱼的,现在都一律必须养马。

  到这就已经变成苛政了,政府答应给你的钱,很可能就是一个白条,鬼才知道猴年马月能拿得到。可是这还没完,当地的官员还要时常来检查你的马养的好不好,养的不好,还要罚你的钱,这就成了官员敲诈养马户的好机会。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要经常借出去骑一骑,拿去干干私活,累死了,弄伤了,还要赖在你头上,一匹马的价格足以让一个小户农民破产,你说这还让不让人活了?

  你可以想象,这个政策会造成多大的民怨,为了一个养马,全国各地的群体事件层出不穷,于是政府也扛不住了,还得维稳,所以该怎么办呢?

  那就继续改革呗,让大家按照保甲制度,几户或者十几户中,选出有能力的人替大家养马,然后费用大家来分摊。

  听起来好像这次终于可以解决问题了,可是问题是,这战马毕竟不是老百姓必须的生活物资,这养马的价格费用全是当官的一拍脑袋决定的,不管上面的政策制定的多么好,到了基层,为了政绩,为了敛财,为了很多莫名其妙的原因,地方政府总能给你搞出花样来,还是能把老百姓逼到活不下去的境地。

  接着肯定又是层出不穷的群体事件,为了维稳,那政策还得改吧,于是又改成了国营马场,可是国营马场养出来的马,一定是天价,政府承担不起,无奈之下,只有一方面缩小国营马厂的规模,另一方面向国外进口,也就是找少数民族买。

  所以北宋为什么缺马?还真不是中原不能养马,而是因为北宋有着一个当时最先进的,组织最严密,政治制度最完善的中央政府,所以就把马给养没了。

  等到女真人也缺马的时候,也准备让其他人帮他们养马的时候,他们忽然觉得,这养马不能乱搞,必须也要有一整套条条框框。

  可是女真人都是野蛮人,以前都是自家自户养马的,这样大规模的找别人养马,他们没干过呀!

  于是他们就决定找人学习,找谁学习最好呢?自然一个是大辽,一个是大宋。

  但是契丹人本来就是半个草原民族,以前是逐水草而居,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渔猎为生,半农耕的女真人不太一样,虽然马要安排他们养,可是规章制度却得和大宋学。

  为什么是大宋呢?逼格高呗,契丹人养马哪有什么理论,这本来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可是大宋不一样,光是规章制度,组织模式,厚厚的好几大本,说的更是头头是道,这么高大上,不学他们又学谁?然后大金国的马也就养没了。

  当然,养没了是夸张的说法,但是金朝从此以后就一直开始缺马,再加上和蒙古人西夏人之间的战争,最后导致从国外进口马的渠道也全部被断绝,于是金军也彻头彻尾的变成了宋军,历史来了一个轮回。

  所以我们又可以提出一个反常识的观点,文明程度越高,组织越严密的政府,越容易一事无成。

  历史最气人的一点就是,它总是不按照大家相信的真理走。

  你看在我们这个故事里,要想解决养马这个难题,宋朝的大臣们,就决定要动用国家力量,用权力来解决问题,可是权力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成功和危害一样巨大。

  所以聪明的宋朝大臣们就想,要把权力装进笼子里,但是问题是,宋朝的大臣们很快就发现,笼子本身也是一种权利,也是需要监督的,所以笼子外面还得再加上笼子。

  你看,你要想监督权力,就必须要创造新的权利,而新的权利也必须要受到监督,就要创造更新的权利,其结果就是形成了一个俄罗斯套娃式的结构。

  显而易见,如果宋朝的士大夫们,要想让养马事业清廉高效,那这个俄罗斯套娃的层数就要尽可能的多,也就是组织结构要设计的尽可能的巧妙,尽可能的复杂,尽可能的受到更多人的制约。

  于是问题就产生了,那就是监督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它不会给社会创造财富,它一样会挤占社会的资源,因此你的监督制度越完善,监督水平越高超,你要花掉的成本就越多。

  所以大宋的国营马场,为了防范腐败所建立起来的监察制度,可能比官员贪污腐败本身,花的钱更多,因此大宋自己养马最后搞不下去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贪污腐败,还包括了这一整套防范贪污腐败的制度成本,直接就压垮了大宋的财政。

  你看,所有的官僚制度,刚开始的时候,都一定会是一块小鲜肉,清新可人,但是只要时间够久,就一定会腐败,所以你还必须不断的发展保鲜技术,只要时间足够长,最后投入保鲜技术的钱,一定会超过买肉的价钱。

  所以在当时的生产水平之下,一个文明只要不懈的追求制度的完美,只要持续的时间够长,总有一天,它为了追求完美所付出的代价,会远远超过完美所能给它带来的好处。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限制政府的规模,来延缓这一天的到来呢?北宋放弃了国营马场,改成户马制,就是想抛掉监督成本这个包袱。

  可是问题是,权力就是一个怪兽,你一旦让它出笼,它就会开始胡作非为了,所以你简政是简了,可是权力也没人监督了,老百姓就遭殃了,省掉了监督成本,那你就得投入维稳成本,结果一样是得不偿失。

  所以如果我们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北宋的话,那就是一个“冗”字,冗官,冗兵,冗费,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总想把制度搞得尽善尽美。

  这是不是又有点反常识?在这里,我们就揭开了上面所说的那个谜题,先进文明之所以会衰败,恰恰是因为它太先进了,能创造复杂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所以反而变成了社会发展的累赘。

  相反,落后文明根本就想不出这么多条条框框,所以它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工业革命以前,野蛮频频战胜先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不要说国家如此,企业也是如此,有一个广为流传的笑话,说的是有些乡镇企业做大了以后,泥腿子出身的老板,经常痛心于企业里自家亲戚太多,又太贪,也不听招呼,动不动还吵吵闹闹,搞的企业总是上不了层次。

  于是他就去找麦肯锡咨询,学正规化管理,但是等到他按照麦肯锡开出的药方,把企业搞得管理有序,井井有条以后,这家企业通常也就破产了。

  为什么经常会发生这种事呢?因为正规化本身也是一种成本,有时候甚至是一种非常高昂的成本,很多乡镇企业以前之所以能挣钱,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先进,恰恰是因为他们省掉了正规化这个成本,所以获得了比较优势,迅速的发展壮大,这种企业一学麦肯锡就死,自然就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所以归因很重要,不过相比于我这些奇谈怪论,很多朋友可能会更关心,拥有拐子马和铁浮屠这两大绝招的金军,如果真的能穿越时空,迎战天下第一的蒙古骑兵,到底谁会更牛一点?

  可惜的是,关公战不了秦琼,阿骨打斗不了铁木真。不过,蒙古人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真的和其他民族的铁浮屠,拐子马都打过,那么他们是谁呢?最后的战斗结果又是如何呢?有没有女真人强大呢?



Tag: 归因论 中国历史
我也要發一個   ·   返回首頁   ·   返回[歷史]   ·   前一個   ·   下一個
相關內容

你看大秦赋吗? 2021-01-01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歷史]   ·   返回頂部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