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吴晗,中国近代史,逃离中国,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历史人物故事会:胡适,吴晗,胡思社北京解放的前夜,胡适的爱徒吴晗劝说胡适留在北大,而胡适只用了三句话拒绝了吴晗的劝说。1948年冬,北大校园内,在坐着迎接北大50年校庆的准备,时…
有些事情心里明白就好,历史人物故事会:胡适,吴晗,胡思社
北京解放的前夜,胡适的爱徒吴晗劝说胡适留在北大,而胡适只用了三句话拒绝了吴晗的劝说。
1948年冬,北大校园内,在坐着迎接北大50年校庆的准备,时任北大校长的胡适接到密令,要求胡适乘坐第一批南下的飞机离去,胡适却以筹备校庆为由不肯动身离开。
但吴晗奉命前来劝说胡适留下时,胡适却说:
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
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
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
吴晗见这位老师顽固不化,便不再继续言说挽留,而是采用其他方法展开心理攻势。
隔天,有人跑到胡适办公室,跟胡适说,昨天夜里播放了一段广播,广播喊话胡适,劝他不要逃跑,让他继续当北大校长兼北京图书馆馆长。
胡适听后,既不激动也不愉快,而是异常平静,只是用他标志性的微笑说了一句,他们要我吗?
几天后,在老蒋多次催促下,胡适决定南飞南京。
临行前,胡适首先想到的是史学大师陈元,劝其一并南飞,但被陈元拒绝了。
不仅如此,胡适的幼子胡思杜也拒绝随父母离开。
胡适离开大陆前,最牵挂的除了未来得及收拾的书宝外,就是留在北京的陈元和胡思社。
不曾想,后来正是这两位最牵挂的人给了胡适狠狠一刀。
胡适离开北京,陈元当即发表名为给胡适是一封公开信,信中无情的与胡适公开决裂。
远在漂亮国的胡适在看到这封信后,不相信是陈元清笔写的,叹了口气说道,可怜我的老朋友陈元先生,现在已没有不说话的自由了。
就在陈元向胡适公开决裂的一年后,正在政治研究学院上学的胡思社发表了胡适的批判,文中除了抨击胡适走向了错误道路,还公开宣布与胡适断绝父子关系。
胡适听说后,只是在日记中写了这么一句小儿,此文是奉命发表的。
当年胡适对吴晗说的那三句话,现在来看更像是对陈元和胡思杜所说。
Tag: 胡适 吴晗 中国近代史 逃离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