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西园 2021-11-20 3799 0 0 0 0
历史,历史故事,朝廷斗争,唐朝,作者:范西园大唐永徽六年,李唐朝廷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氛围下。唐高宗李治渐渐成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帝王,跃跃欲试地想要大显身手,一展宏图。而朝局则控制在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等人手上。甥舅两方的矛盾,渐渐浮出了水…


作者:范西园

大唐永徽六年,李唐朝廷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氛围下。唐高宗李治渐渐成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帝王,跃跃欲试地想要大显身手,一展宏图。而朝局则控制在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等人手上。甥舅两方的矛盾,渐渐浮出了水面。

而很多在长安城追逐梦想的官员从中看到了机会。

唐长安大明宫

在多年以后被评价为奸臣的李义府,就在其中。他确实是个小人,但这个“小人”,不是说他道德卑下,而是说他的身世低微。和世代官宦的士族、门庭显赫的勋贵们不同,李义府是寒门出身,先祖做官做得最大的只有他的祖父,做的是射洪县丞,一个九品芝麻官。这样家族,虽然在县里混得还不错,但在世族豪门眼里都只是不入流的蝼蚁,在一个论门第、论出身的时代,李义府如果要进入仕途,充其量只能做到八九品的地方小官。

但唐朝继承隋制,发展起了科举制,给了寒门子弟跻身中央朝廷的机会。李义府贞观八年成为进士,终于有了被上层社会赏识的机会,随后被刘洎、马周等宰相发现了特殊才能,成为监察御史,并随侍当时还是晋王的李治

他的这项特殊才能,就是写材料。

李义府

 

任何时代,材料写得好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才能,达官贵人们的奏章、公文,都需要有个得力的人来操刀,将领导的想法落实到笔头,所以自古以来,有很多名臣、宰相都是领导秘书出身。李义府相貌堂堂,人又机灵,文笔又过硬,所以成为了李治的得力助手,伴随着李治从晋王变成了太子。他曾写《承华箴》奉上,文中规劝太子“勿轻小善,积小而名自闻;勿轻微行,累微而身自正”。太子李治将《承华箴》上奏父皇,太宗览毕大喜,称:“朕得一栋梁也!”下诏赐予李义府帛四十匹,并令其参与编修国史,担任弘文馆直学士。

在弘文馆,李义府与来济都是最优秀的笔杆子,被并称为“来李”。但是,来济因为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儿子,原本就在门阀圈子里,所以升迁得特别快,到了永徽六年,已经成为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而李义府没有家世、没有背景,职事官七年来没有变过,就只不过是一个中书舍人。

这其实也是李义府的运气问题,此时长孙无忌名震朝野,权力达到顶峰。而李义府是刘洎、马周举荐的,正好是长孙无忌曾经的对头,这个原因,再加上李义府没有背景、靠山,行为举止也没有什么贵族范,所以一向骄傲的长孙无忌一直不喜欢他,甚至有点讨厌。得罪长孙无忌之后,李义府便被寻了个理由,被贬为壁州司马。

这种五品官员的人事调动,如今都是长孙无忌说了算的,中书省大笔一批,转给门下省,只要门下省复核盖章之后,李义府就乖乖被贬出京了。好在李义府还是在中书省当官,提前秘密打听到了消息。可他无权无势,打听到消息又能如何?得罪大佬之后,必定只有自讨苦吃。

走投无路的李义府急忙找到了同为中书舍人的好朋友王德俭,急切地商量对策。王德俭还算够义气,透露给了李义府一个重要机密:天子想要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但是苦于长孙无忌等宰相们不同意。

李治和武昭仪
 

皇帝宠信武昭仪,不喜欢原配的王皇后,想要废王立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但到此时此刻为止,天子李治为了废后而做的一系列筹划,全都仅限于皇室内部的核心圈子里,不但是普通老百姓,就连李义府这样身处中书省这样的中央核心机关的普通官员,都是对此一无所知。王德俭兴许是因为和太原王氏沾边,这才略微听说到一些风言风语。他建议李义府,如果能起头建议天子立武昭仪为后,那接下来兴许可以逢凶化吉。

李义府虽然在中书省是边缘人物,但也明白王德俭这个建议非同小可。

中书舍人官居正五品,有权直接上书谏言。要是他上奏建议“废王立武”,那就是把原本还暂时被压在宫闱中的这场废后风波,直接撕开包装,赤裸裸地放在了朝廷的眼前,让群臣议论。要是这事情成了,李义府兴许就有机会再向前一步,谋得更高的发展;可如果这事儿没成,李义府就得罪了所有王皇后的支持者,包括长孙无忌在内长安城数也数不清的达官贵人们。

留给李义府考虑的时间很短,因为贬谪他出京的诏书很快就会经过门下省的用印,正式下达。绝境中的李义府终于狠下了决心,他原本就是赤条条一身,没有家族庇佑,亦没有家族的牵累,如今已经得罪了长孙无忌,其实也没有其它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既然如此,那何不赌一把,博取那翻盘的机会?

这一天,李义府代替王德俭在宫禁之中的内阁值晚班,这天夜里,他用浑身写材料的解数,写下了一封酣畅淋漓的谏言,仔细誊写完毕之后,叩响了天子李治的门,大声疾呼:“臣谏言:请废皇后王氏,立武昭仪,以厌兆庶之心!”

李义府自己并没有完全料到,这一封上奏,竟然意外地成为了天子李治逆势反击的序曲。

 
李义府上奏
 

听闻李义府的上奏,李治大喜,亲自召见了李义府,和他彻夜长谈,然后赐给他整整一斗珍珠。听闻李义府马上要被贬官外放,李治也爽快地大手一挥,吩咐说,就别让他出京了,还是留在中书舍人的岗位上。

李治非常高兴,因为自继位以来,和他打交道的朝臣都主要是政事堂的宰相们,对于三品以下的官员,李治其实并不太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李义府的谏言,让李治发现,这个朝廷其实并不完全是长孙无忌一手遮天,其实还有很多略低一级的官员,尤其是那些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员们,对长孙无忌这些领导班子并不是很感冒,也很支持他立武昭仪为后的想法。只不过李治身为皇帝,住在宫禁之中,平时无法与这些支持他的臣子们通气。要是把自己的意思传递出去,就一定会有大臣站在他这边,在朝中形成舆论,来倒逼长孙无忌和他的党羽们。

为了更好地传递出天子废后的意思,武昭仪还专门悄悄派遣密使去嘉奖李义府。李治也开口,破格提拔李义府,将他连升数级,担任中书侍郎,也就是中书省的副长官,一举进入了政事堂宰相的班列。

提拔李义府的决定,长孙无忌并没有阻挠或者反对。毕竟他是李治的舅舅,并不是真的要夺皇帝的权,李治既然开口要提拔李义府,长孙无忌自然不好多说什么。

这是一场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一边是太极宫的天子,一边是地处“南衙”的中书、门下、尚书省宰相们。朝臣们都看出了皇帝的真实心意,那些想要博取上升机会以及皇帝的青睐的官员们,都纷纷上表,支持皇帝的意见。两个月时间里,朝廷沸沸扬扬地都在议论废后立后之事,而且舆论渐渐偏向了武昭仪,提议更换皇后的建议越来越多。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通过武昭仪,向天子表达忠心。软了多年的李治这次在武昭仪的支持下硬了一把,终于尝到了甜头。

 
长孙无忌
 

趁此势头,李治发起了废后行动的最后冲刺。

永徽六年十月,在重臣李勣等朝臣的支持下,李治下令,将王皇后、萧淑妃以下毒害人的罪名,废为庶人,母亲、兄弟全都流放岭南。许敬宗还顺便启奏,将王皇后死去父亲的赠官也一并削去,天子欣然同意。

六天后,百官上奏请立新的皇后,天子于是下诏,立武昭仪为皇后,大赦天下。皇后的册封典礼上,李勣临时受命,担任“颁奖嘉宾”,亲手将皇后玺绶交给武昭仪。

  而此次的有功之臣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也都被大加封赏。许敬宗拜为侍中,李义府也进入了政事堂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官阶提升为同中书门下三品。

一场废后风波,李治终于取得了完胜。这个胜利,不仅意味着他心爱的武媚正式成为他的妻子,也意味着李治真正掌控住了朝廷的局势。这是李治与武媚共同争取到的成果,李治决心在这个属于妻子的大日子里,让她接受整个唐廷的祝福,所以破天荒地加设了一个环节,让百官在肃义门集体朝见皇后。

肃义门前,百官无论大小,都真心地拜贺门楼上伫立的武皇后。此时此刻,不论是李治还是武皇后,或许心中都明了,百官其实是在向强大的权力而拜——谁赢,他们便拜谁。

  - end -  

往期内容回顾

司马光为何小题大做?| 品读资治通鉴·开篇

君子与小人之辨 | 品读资治通鉴(二)

魏文侯何以能率先称雄战国?| 资治通鉴精读(三)

魏武侯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碎?| 资治通鉴精读(四)

李元吉为什么深恨李世民 | 隋唐史札记

唐朝初年的一场阴谋,谁是策划者?| 隋唐史札记

历史上被封为齐王的,为何下场都很惨?

战国版川建国?梁惠王如何让魏国引起公愤

他位居战国四公子之首,其实却是个叛国贼

卸任后的皇帝,如果不愿意从宫里搬走怎么办?




长按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来都来了,就泡杯茶谈谈历史吧?



Tag: 历史 历史故事 朝廷斗争 唐朝
我也要發一個   ·   返回首頁   ·   返回[歷史]   ·   前一個   ·   下一個
相關內容
歡迎評論
未登錄,
請先 [ 註冊 ] or [ 登錄 ]
(一分鍾即可完成註冊!)
返回首頁     ·   返回[歷史]   ·   返回頂部  
熱門推薦